ITG MAX

愛探吉



面對獲利時,人們會選擇規避風險,見好就收,發生風險厭惡。
面對損失時,人們則會選擇賭一把,冒險求勝,產生風險偏好。

因此在股票賺錢時,即使指標顯示會持續上漲也選擇賣出落袋為安。
但是在股票賠錢時,就算指標顯示會持續下跌也選擇繼續持有,相信有朝一日它會漲回來。
也就因此賺少賠多。
以下用經濟學家的兩個實驗來驗證。

一、阿萊悖論

附註:【悖論】的定義請參閱維基百科

阿萊悖論 是決策理論中著名的一個悖論 ,在1952年,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法國經濟學家阿萊作了一個著名的實驗,實驗的詳細內容請參閱:維基百科。

附註:【效用】在經濟學中的定義,簡言之就是消費者或投資者對消費或投資項目的滿意度。

以下簡化說明實驗結果,

實驗組:

期望值100萬的A選項,效用大於期望值139萬的B選項。

大部分的實驗對象選擇A。

對照組:

期望值50萬的D選項,效用大於期望值11萬的C選項。

大部分的實驗對象選擇D。

在實驗組中大家對”期望值低”的項目較為”滿意”,選擇期望值100萬的項目而非139萬的項目。

但對照組中大家對”期望值高”的項目更為”滿意”,選擇期望值50萬的項目而非11萬的項目。。

實驗組與對照組間產生了矛盾,因為期望值的高低不與效用成正比。

這說明人們在做選擇時並未必完全理性思考。

行為金融學四大研究成果
1.前景理論(Prospect Theory)
2.後悔理論(Regret Theory)
3.過度反應理論(Overreaction Theory)
4.過度自信理論(Over confidence Theory)。

二、前景理論

行為經濟學中前景理論也稱為展望理論,是1970年代,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所研究。傳統經濟學預設每個人作決定時都是「理性」的,
但現實情況並非如此;前景理論加入了人們的不對稱心理作用,成功解釋了很多看起來不理性的經濟行為。

卡尼曼的前景理論有兩大定律:
  (1)人們在面臨獲利時,往往選擇規避風險;而在面臨虧損時,確都願意冒險。
  (2)人們在獲利和虧損上感受的程度是不同的,虧損的痛苦指數遠遠大於獲利所產生的快樂。

來看兩個對照的實驗:
一是去餐廳吃飯時花費1000元,餐廳舉辦了抽獎活動。你可以選擇,
A.不抽獎,直接本餐免費。(期望值獲利$1000)
B.則是你有50%機率抽中免費+1000元紅包,但有50%機率抽到原價無抵扣。(期望值獲利:2000X50%+0X50%=$1000)

大部分人會選A.,這說明人們心理產生了『風險厭惡』,選擇規避風險。

二是你交通違規被開單1000元,政府也舉辦了抽獎活動,你可以選擇,
C.選不抽獎,直接罰1000元。(期望值虧損$-1000)
D.則是機率50%可能加罰1000元,但機率50%免罰。(期望值虧損$-2000X50%+0X50%=$-1000)

大部分人會選D,這說明人們心裡產生了『風險偏好』,選擇面對風險。

可是如果細心分析一下就會發現,這兩個實驗其實所有選項期望值都是一樣的,只是獲利和虧損的差別。

更簡單的說就是兩個實驗如果都是選抽獎,就都只是用確定的1000元去賭另一個50%的1000元而已。

這說明了其實人們厭惡的並不是風險而是損失。

因此即使期望值一樣,但在面對獲利和虧損時的風險的偏好與厭惡會大不相同。



Recents Post

Share

19

為何有人會抄底抄到吐血?來談談何謂描定效應。 Thursday, 4PM
一、 何謂錨定效應(Anchoring Effect)?人們在下決定時,很容易過度依賴過去的訊息因而受到影響(過去訊息就是錨點),簡而言之就是受到早期資訊支配。 在下決定時,人們偏向運用過去...

Powered by Hexo and Goyangin Theme by g3xx .
The source code is licensed MIT